六十一、解释 (第1/2页)
张保第二天就请了苏先生来商量外放的事。苏先生最近几个月都是住在府中客房,很是不惯,张保定了缺,他也放下了心,便兴致勃勃地谈起当地的风土气候。
端宁和淑宁两兄妹从母亲那里知道了父亲将要外放到广州的事情,也很高兴。佟氏却有些担心地方太过偏远,又怕路上不好走。
淑宁一摆手,说道:“这个不怕,我看过别人写的游记,要安安稳稳舒舒服服地走,走水路最好。我们坐船走京杭大运河,一路看尽沿岸风光。到了杭州,又可以歇两天,逛逛西湖,看看苏堤……”
端宁补充一句:“见识见识江南风光,还要尝尝那里的小吃。”
“没错,等歇够了,我们就沿着海岸坐船南下,一路上多的是繁华之地,补给歇脚都方便。反正那时起码都是九月了,台风季节已过,冬天又还没到,正是秋高气爽的好时候,一路经闽浙入粤,全程都不用走路,不必坐马车颠得那么辛苦。”
佟氏听了笑道:“你这丫头居然那么清楚路怎么走,看来看的山川地理杂书游记多,果然有好处。不过你好像弄错了,咱们是去赴任,不是游山玩水,都像你这样,何年何月才能走到啊?”
淑宁被她说得有些不好意思,便挨了母亲撒娇道:“我们就走水路吧。”
佟氏被她逗得笑了,说:“好,就依你吧。”然后又发起了愁,“只是要带些什么东西去呢?也不知道那里有没有备好给我们住的房子。听说那里一年四季都很热,那要不要带大毛衣服?多带些四季衣裳好了,药也要多带些……”
“额娘——”端宁哭笑不得地看着母亲,“那里又不是什么不毛之地,你至于这样么?”
佟氏有些不好意思地道:“我这不是担心那里没处买么。”
淑宁暗暗偷笑,然后才说道:“我知道,广州建城已有一千多年了,前明的时候就是南方大港,前几年朝廷开海禁,有很多洋人的船都是在那里停靠的。想来商人一定很多。这样一个商家聚集之地,衣食住行都是方便的,额娘就不用瞎操心了。倒是面粉之类的东西,可以多带些。”
佟氏不解道:“面粉?为什么?那里没有么?”
“有是有,但南方人多吃大米,少吃面食,就算有卖,也是不多的。阿玛能领到的面粉定额不多,还不够我们全家吃两个月呢,倒不如多带些。”
端宁却不同意这一点:“就算带了,也只能吃上一段时间。终究还是要习惯吃米饭的,倒不如早早习惯了好。我就什么都能吃得下。”
淑宁睨他一眼:“哎呀,那当然了,这世上还有端四爷不能吃的东西么?”
端宁欺上来捏她鼻子,她便躲到佟氏身后,两兄妹打闹着,佟氏受不了,就赶他们到一边玩去。
佟氏正微笑着看两个孩子回复到以前开朗的模样,二嫫走上来问她道:“上回领回来的燕窝昨儿都用完了,去找总管要,至少要明天才能拿到,太太觉得……”
佟氏淡淡地道:“那个螺纹红木柜子左手第二个抽屉里有一包燕窝,是周家夫人从前送的,先用那个吧。”
二嫫顿了顿,说道:“四太太昨天送来的东西里就有燕窝,不如先用了吧?”
佟氏摇摇头:“先收起来,别用它,现在小心些好,防人之心不可无,横竖那些东西多放几个月也不会坏,日后再用它不迟。”
二嫫会意地应了去。
佟氏转过头来看两个孩子,却见到他们已经开始谈论大海是什么样子的了。
端宁说:“我听桐英说,那是一望无际的水,比我们见过的湖要大得多。”
淑宁奇怪地说:“桐英哥见过海吗?”
端宁道:“他哪有见过,不过是听别人胡说罢了。他阿玛倒是去过牛庄,不过只是匆匆路过,没有到海边去。”
“那倒不是胡说的,大海真的是一望无际,大到你无法想象,等我们到了杭州出了海,你就能看到了。”
端宁坏笑道:“说得好像你真见过似的,几时见的?说来听听?”
难道她能说是穿越前见过么?她只好勉强说道:“我也没见过,想是在梦里见过吧。”
端宁笑了:“你这话倒和桐英说的一样,其实就都是骗人的。”
居然说我是骗人的,可恶!
端宁又说道:“你方才说,广州有许多洋人的船靠岸,我听说洋人的船都是尖底的,难道不会沉么?不知道是什么样子的?”
现代的轮船倒是尖底的,但鉴于刚才的遭遇,淑宁也不多说什么了。
佟氏听了说道:“我以前跟着你们外祖父在山东任上时,倒是听一位做过杭州市舶司的官员提起过,洋人的船的确是尖底的,在海里走上几个月,轻易不会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