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丁香看书 > 不宋 > 240.冗官?

240.冗官?

240.冗官? (第2/2页)

「退一万步来说,如果我设想的精细化管理能成功,那官府必然会增加更多的官位,而且这种管理促进了社会生产,那自然也就不是负担,只要能产生价值,再多的官吏数量,也不会是冗官。」
  
  吴潜若有所思的点点头,「如此一来,对于官学中的师生来说,都是一件好事。」
  
  几名学官此时也想明白了,官位增加,不止对学生有好处,也意味着他们自己也有了上升通道。
  
  大宋对学官的选拔和任用是很慎重的,既要德行操守良好,又要学识渊博,进士出身只是资格,往往还得经过专门的考试才能成为学官,之后还有严格的考核和监督。
  
  然而要求很严,责任很重的地方学官,却并没有得到相应的待遇,甚至被人称之为「冷官」,地位低,升迁难,收入还微薄,许多学官一辈子都在八九品徘徊,临了能做个县令就算走大运了。
  
  关系到自身的利益后,几个学官也开始觉得燕王这增加官员的想法,其实也挺不错的……
  
  赵孟启又说道,「为了适应需求,我认为平江府学如今的教学科目需要改进。」
  
  官学嘛,本身就是以培养文官为目的,课程都是紧随着科举内容的,此时主要是经义和诗赋两大类,也有律法公文等一些相关课程。
  
  「以往,朝廷也开办了许多武学、算学、医学、律学、画学等专科学校,不过皆已偏废,我倒是希望平江府学不要仅仅盯着科举,固步自封,而是能成为一所综合性的大学府,不但要包括以上学科,还要建立农学、工学、建造、水利、地理学、航海学等等,只要能够对人们有用的知识,都应该作为学问,加以专研学习!」
  
  「现在府学不到两千名学生,这不够,远远不够,即使增加十倍百倍都是应当的!」
  
  赵孟启说嗨了,也不管自己的观点能不能为此时人所接受,反正就是一股脑抛了出来。
  
  早就听说燕王对学校有独特的想法,之前在朝堂上也通过文武之争的话题表达过一些想法,而且更是亲自提议和主持新宗学的建设。
  
  没想到临安的新宗学还在盖房子,燕王现在又把主意打到了平江府学身上,而且似乎设想更加大胆,也或者他之前就有这样的想法,只是没有暴露出来而已。
  
  虽然学官们心中有些别扭和抗拒,但是联想到燕王之前所说的新出路,要「致用」总得先「学以」吧,何况燕王也并没有缩减官学原有的份额,不会影响有志科举之人的利益,似乎也不是不能接受。
  
  而且如果府学真的呈十倍百倍的扩大规模,自然会产生各种有形无形的好处,那自己这些学官就是直接受益人,那为什么还要
  
  反对呢?
  
  曾教授站起身,表情严肃的说道,「殿下,虽然您说的有些道理,但下官仍然认为,儒学才是正统的学问,官学必须坚定此原则。」
  
  随即话音一转,「不过圣人也说过,有教无类,吾辈读书人毕生之愿望,便是能教化天下所有之人,自然也是乐于见到殿下扩大学校规模,所谓有容乃大,我儒学其实也并非闭塞,以儒学为本,杂学为用,应该并不违背圣人初衷,下官倒是愿意协助殿下试上一试,但下官有个疑惑,这学校经费从何而来,生源从何而来,教师从何而来?」
  
  赵孟启一开始还以为这曾教授要反对呢,没想到他却绕了这么大一个弯子,也不知道是为了说服自己,还是向别人展示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
  
  不管他心中打什么小九九,只要能支持,赵孟启便欢迎。
  
  「你的疑惑,大致上都是靠田庄来解决,通过官田改制,未来平江府的税赋将有极大增长,但我朝制度,地方上是留不下太多钱的,因此我想,直接在田庄收益中,提取一部分比例专门用于教育,肯定要比以往学田制提供的经费更充足更稳定。」
  
  「生源么,短期内可以将现有州县学中已经不大有希望考取科举的学生,转为学习其他学科,同时我计划在每个田庄都开设蒙学,从府学中挑选学生前往担任教师,蒙学培养出来的优秀生源,就可以进入府学,而蒙学作为合作社的重要组成,那蒙学的教师还要负责合作社的账目处理,以及进行日常监督和一些相关管理。」
  
  这个田庄制度,在赵孟启的设计下,形成了多个不同的利益相关方,如赵葙一样的名义所有人,持有田卷的人,收税的官府,再将府学县学与农民的利益绑在一起,到时候共同管理,互相监督。
  
  「至于杂学教师嘛,反正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可以先向民间招聘人才,边完善边教学,这方面我会做好安排,你们不用太担心。」
  
  凡事都需要时间发展,赵孟启这些想法得经过漫长的探索改进才有可能成功,先踏出第一步,慢慢来就是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三寸人间 大神你人设崩了 恐怖复苏 我不想继承万亿家产 江辰唐楚楚 大奉打更人 剑临诸天 绝世无双萧天策 永恒圣王 冷清欢慕容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