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本片新技术的应用等统一回复书友 (第2/2页)
本书的主角完全可以在这上面加以改进,让他发挥更大的威力。而且这东西造价低廉,可以不用铁器,有木质和动物的皮筋就可,重量相对来说也轻,便于携带和移动,适合机动作战。
但是黄河考虑到这是明末社会,虽然仍然处于冷兵器时代,但是火药已经大规模的用于战争了,各式的火铳就不用说了。连关外的鞑子都能够批量生产红衣大炮了,在这种情况下,主角再去费脑子,改良什么弓弩有多大意义呢,这是不是一种倒退呢?
当然不可否认,改良的弓弩用于单兵作战,或者是小分队的突袭,出奇制胜,或许很有意义。
但是大规模的军团作战,动辄投入数万人马甚至几十万人马,红衣大炮有时都会成为短板,再厉害的弓弩在红衣大炮面前也得发抖吧。
本片绝不排斥新技术的应用,在后期,如果有必要,可以让主角在红衣大炮或者火铳上面进行改良。比方说能够实现连发,降低炸膛率,提高射程和精确度,增加红衣大炮弹药的种类,以提高其功用范围,增加威力,这都是有可能的。
如果再整几个火器专家,像什么宋应星,宋应生,汤若望等人,主角给他们指点,给他们灵性和创意,合力他们的聪明智慧和劳动,改良这些火器就显得符合逻辑了。
这可不算剧透哦!
本片的读者太少,黄河到时候会不会扩展这些剧情,那就走着说着了。
如果读者的支持越来越给力,本片一定会走得更远,200万甚至300万字都有可能,这不是黄河吹牛逼。在其他网站黄河已经有过200多万字的完本记录,而且也是穿越历史小说。但是如果是相反,还是这么冷冷清清,或许100万字也就完本了,算是兑现对读者的承诺了,不断更,不烂尾。
罗罗嗦嗦又说了这么多,最后再次感谢各位亲们的支持,愿各位每天都有个好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