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丁香看书 > 开局诛十族,朱棣求我当国师 > 第四百一十章 地球【感谢金主“暖阳1314”的白银盟打赏!】

第四百一十章 地球【感谢金主“暖阳1314”的白银盟打赏!】

第四百一十章 地球【感谢金主“暖阳1314”的白银盟打赏!】 (第2/2页)

这就是为杠而杠了。
  
  不过既然是政策推演,那么自然要考虑到所有未来有可能出现的情况,杠一点倒也无可厚非。
  
  这时候不能提储备粮,因为这东西姜星火在常州府就见到了,太平年岁久了根本不靠谱,朱元璋又不是没想到过这种事,可常平仓还不是被盗空了?
  
  而且如果扯了储备粮,那就会陷入到“若是大灾持续多少多少年”又该如何的问题里。
  
  你说要是连年灾害,不搞海贸外贸易,没人从事工商业,国家一样顶不住。
  
  那他就会说,伱怎么知道如果绝大多数人口都从事农业,到时候顶不住?
  
  这里就涉及到一个问题,在农业时代,没有大规模普及化肥、除草剂、收割机等产物,单位土地的产出确实跟劳动力投入的数量有关系,越精耕细作,亩产量就越高,你别管浪不浪费人力,你就说是不是这么回事吧?
  
  这一点是事实,姜星火是无法否认的。
  
  所以从一开始就要在“储备粮”这个岔路口绕开,另寻他途。
  
  “方才说贸易顺差用粮食结算,其实是为了短期内保障因为海外贸易而进行的人口转业不影响大明的粮食总量,但实际上,粮食的问题,大明三百年内是不需要发愁的,而三百年后如何.太祖高皇帝的制度过了三十几年都未见得合‘时’,诸位又何必担心呢?”
  
  姜星火此言一出,犹如一颗石子投入了湖面,奉天殿内顿时引起了轩然大波。
  
  “不需要发愁粮食?这怎么可能?”
  
  “廷辩之上,国师不可妄言。”
  
  “难道国师说的是化肥?可即便是化肥,也无法做到这一点吧。”
  
  但朱棣,却似乎想到了什么。
  
  在郑和向他汇报时候,曾经说过,姜星火在与他单独谈话时,似乎提到过在遥远的大陆上,有着神奇的高产农作物。
  
  那不是处于讲课状态,而是两人的私下交谈,因此具体内容,郑和含混其词,朱棣也无从得知。
  
  但眼下,似乎唯有这过去只鳞片爪提到过的东西,符合这个“能让大明未来三百年不发愁粮食”的条件。
  
  “国师此言当真?”
  
  姜星火点头道:“自然当真!诸公请听我细细说来。”
  
  姜星火侃侃而谈,在场之人均聚精会神地倾听着他的话语。
  
  随着姜星火手指向殿两侧放置的书架上那些古旧书籍,只听他娓娓讲道:“我华夏文明诞生数千年,虽历经十数次王朝更迭,却仍屹立于这片大地之上,且从未曾被任何蛮夷彻底占据,除了先辈的努力和奋斗以及文治武功之外,还有很重要的一点,那便是百姓勤劳朴素,乐于种田,每一个百姓都是最好的农民,每一个百姓都是值得尊敬的对象。”
  
  “但是。”姜星火话锋一转,“诸公可曾想过,为何华夏的人口总是存在一个无形的上限?明明按理来说,随着对山川湖泽的探索,耕地面积是越来越大的。”
  
  “人口数量少的时候,譬如楚汉争霸、三国、隋末、五代十国,基本都在1400万人左右;人口数量多的时候,譬如汉元帝、汉灵帝、唐玄宗,人口多达6000万。”
  
  这是朱高炽蹙眉道:“可北宋的时候,人口明明超过了一个亿。”
  
  “对啊,南宋不算全国性的政权,就说北宋,为什么独独是北宋超过了一个亿的人口呢?”姜星火复又问道。
  
  这个问题,在座的诸公倒是没想过,但却难不倒他们,很快就找出了答案。
  
  “——占城稻!”
  
  “不错,就是占城稻。”
  
  姜星火图穷匕见:“而海外贸易能带回来的,并非是只有所谓的香料、皮草、地毯等物,同样还有产量比占城稻还要高两个级别的高产农作物!”
  
  姜星火对朱棣说道:“还请陛下拿出地球仪。”
  
  跟诏狱里给郑和看的版本不同,这个大型地球仪是出狱后姜星火专门抽空给朱棣做的,为的就是让他开开眼界别天天琢磨着揍草原上的蒙古人,这个世界大得很,不是说消灭了蒙古人就算一统天下了。
  
  “上地球仪。”朱棣挥挥手。
  
  朱高燧亲自去把宝贝请了出来。
  
  此前已经讲过,大臣们是读史的,“世界是个球体”这件事,在《元史》里记得明明白白,所以此时看到这个被黑布蒙着的圆球,虽然有人惊讶,但倒也没有谁直接来个地平说。
  
  可当黑布揭晓的时候,当这个世界的陆地、海洋的真实全貌出现在大臣们的眼前的时候,一种深深的震撼,还是从他们的心头升起。
  
  这里要说的是,有鉴于姜星火的种种超凡能力,大臣们虽然是第一次见地球仪,但却本能地选择了相信而非质疑或许这也是对姜星火的某种认可吧,固然庙堂理念可能不同,但在殿中的他们对于姜星火的人品和能力、见识还是没有怀疑的。
  
  “这……怎么会?!”刑部尚书郑赐忍不住失声道。
  
  “咣当。”
  
  忠诚伯、兵部尚书茹瑺手中的象笏(hu四声)掉在了地上。
  
  其他人纷纷将视线投向茹瑺,而后者则是稍显呆滞之色,显然还没从刚才的震撼中回过神来。
  
  “难道说,世界竟然真的是球体吗?竟然是这副模样?”
  
  “天圆地圆,倒也没什么奇怪的,地如鸡子嘛,可其他陆地上的这些国家和地貌,却是稀奇。”
  
  是的,地貌。
  
  为了方便理解,姜星火还特意请兵仗局和兵器局的能工巧匠们,用黏土给做了山峰,用细沙固定住,做了沙漠,而海洋用蓝色漆刷上,平原用绿色漆刷上,可谓是非常直观。
  
  大明处于大陆的东部,这个一眼就判断出来的,而接下来的简单识图判断,其实也不难,毕竟在场的都是大人物,见多识广。
  
  “这些国家,倒是与蒙古西征留下的笔记所记载的,能够对应的上。”
  
  很快,亚欧大陆范围内的国家和地区,基本被大臣们证实和接受了。
  
  蒙古人西征留下了相当充分的笔记资料,地图可能毕竟抽象,但某地距离某地多少里,某地又叫什么,地形特征如何,还是有详实资料的,或许每个大臣掌握的不同,但拼凑在一起,足以互相印证。
  
  蹇义问道:“国师所说产量比占城稻还要高两个级别的高产农作物,究竟是什么?又在哪里?”
  
  “名为土豆、玉米、红薯。”
  
  是的,穿越者三件套终于正式地出场了。
  
  跟其他穿越者相比,姜星火既没能随身携带现代品种,也没能从番邦商人手中购买得到,至今都处于PPT阶段,可谓是穿越者之耻了。
  
  但是PPT这东西,只要你有信誉,只要别人信你,那大家自然可以为梦想而窒息。
  
  土豆、玉米、红薯三件套对于农业时代人口增长的效果,说其他乱七八糟的都没用,就说一组数字,在“我大清”完成彻底统一的时候,人口总数已经跌到了四千万人,而短短一百年后,人口总数是多少?三个亿!
  
  一百年时间,人口总数几乎是每三十年翻一番,这就是土豆、玉米、红薯三件套的威力。
  
  你别管姜星火当时穿越的那一世过的惨不惨,你就是这东西高不高产吧?山里开的梯田,没多少水、土壤也不够肥沃,种出来的都比现在永乐时代的平原熟耕地里种植的传统农作物产量高。
  
  “这三件农作物所在之地,便是这片大陆。”
  
  姜星火转动地球仪,手指向了美洲大陆。
  
  看着茫茫大洋,大臣们不仅有些惊叹。
  
  “竟是如此之远?”
  
  “放心,只要朝廷支持,十年内,大明的远洋船队,一定能把这三件东西带回来。”
  
  这不是吹牛,哥伦布那几艘破船都能做到的事情,对于大明来说,只要改良出适合远洋的船只和风帆,并且用姜星火给的定位方法,步步为营,先熟悉大明-西亚的传统海上丝绸之路,然后在非洲和中东建立几个据点,最后绕过好望角,横跨大西洋进入南美洲,并不是什么难事。
  
  至于为什么不选从日本往北再走白令海峡方向进入北美洲,原因也很简单,跟大明的贸易方向不顺路,而且沿途缺乏补给点。
  
  当姜星火把三件套的强适应性、亩产量,以及能供养的人数告诉大臣们以后,奉天殿内陷入了短暂的窒息。
  
  国师的能力,没人怀疑。
  
  而这沿途的一切,是真是假,似乎都可以印证。
  
  毕竟自己摸索困难,可详细地图都给你了,相当于直接扫开了战争迷雾,自动寻路就好了,这有什么难的?
  
  如果国师在瞎编,是为了骗大家推动变法,那么根本不需要到那片新大陆,只需要沿途任一一次大的出入就可以证伪了,犯不着。
  
  “所以.”
  
  为梦想而窒息的黄福,此刻声音竟然有了一丝微不可查的颤抖,连他自己都没意识到。
  
  “海外贸易非但不会影响大明的粮食总量,反而会增加粮食总量和可供养的人口?”
  
  “不错。”
  
  姜星火适时地装了一把神棍,抬手指了指天上,又把手指放到了唇中。
  
  见状,大臣们似乎了然了些什么。
  
  这是“不能说的秘密”。
  
  ——天上有人。
  
  夏原吉感叹道:“我亲自去了趟江南,如今我大明正处于四海升平、国泰民安的繁盛阶段,但由于粮食紧缺以致许多百姓连吃饭都成问题,这样的情况如果真的能一去不复返,那该有多好?”
  
  “唉。”
  
  这时候忠诚伯茹瑺也是叹了口气,停顿片刻,接着摇头道:“这些年里,不知有多少百姓为了填饱肚子,为了求一口吃的,而家破人亡.”
  
  “我等身为国朝重臣,理应将此等悲剧消弭于无形,可惜,事与愿违啊!”
  
  长长一声叹息,继而沉默良久。
  
  见到众官员皆是一脸沉闷时,朱棣忽而开口。
  
  “好了!咱们大明总得往前看!”
  
  沉喝一声,大殿瞬间安静了下来。
  
  朱棣扫视众人缓缓说道:“朕知道各位对今天展示的地球仪有很大的疑惑,朕可以告诉你们,朕也疑惑,但是,这是我大明的最高机密之一,无论如何,你们心里有天大的疑惑,都必须保守秘密!”
  
  顿了顿,朱棣继续说道:“无论如何,在海洋贸易中大明对于海外诸国,都是占据绝对优势的,既然能增加经济总量,就算新大陆上的高产农作物短时间内弄不到,大明依然可以通过海外贸易顺差来获取粮食,不需要担心一部分百姓从事商业以后,大明会出现粮食危机,那么为什么不进行海外贸易呢?”
  
  短时间内,大明有靖难后人口减少的buff,又有化肥的增产buff,人少粮多,其实是是不用担心的。
  
  黄福等人讨论的,也是经济政策转向后的中期问题,而既然有“贸易顺差赚粮食”应付中期,又有“土豆、玉米、红薯三件套”应付长期,那么从长、中、短三个阶段来看,因为帝国的实际情况而反对海外贸易的理由,是都不成立的。
  
  而这时候好就好在,经历了辩经擂台赛和孝陵驳斥王景后,已经没人拿什么“礼”、“祖宗之法”之类的东西来说事了。
  
  这多好,摆事实讲道理,事实和道理都能行,那就能行。
  
  朱棣沉声道:“朕意已决,废除海禁,不仅郑和等皇家宗室船队可以进行海外贸易,获取了贸易特别许可的商人同样可以,而大明与日本的非武装自由贸易区,便是第一批试点。”
  
  这就是给廷辩的一部分辩题定结论了,黄福等人自然无话可说。
  
  而接下来的话题,就转移到了国内商贸上。
  
  姜星火继续道:“方才说了,朝廷的经济政策,第一要务是发展生产,通过经济增值来扩大经济总量;而第二要务,便是通过对市场的挖掘来获得经济收入,也就是充分活跃国内市场。”
  
  “王安石所谓的‘青苗法’和‘市易法’其实就是这个方向,当然了,王安石的方向虽然对,虽然还是动态的理财术,但在制定和执行政策时候,还是不可避免地走了桑弘羊的老路,也就是通过国家的权力,以行政的手段来干预市场,但事实证明,这是行不通的,是不对的。”
  
  “青苗法”和“市易法”,本质都是官方插手民间信贷,借此于民间逐利。
  
  所谓“青苗法”便是将府库里的钱粮,按低于民间高利贷的利率贷给农人,理论上可以帮助农人度过青黄不接之时,而官府又可以有效利用闲置资源,但实际上.不说事与愿违吧,也可以说是背道而驰了。
  
  而“市易法”则是商业贷款,也就是官府给商人放贷,或者贷款给官办的商号,去收购卖不出去的货物,看起来也挺好是吧?但是这直接导致了割韭菜式的强制借贷,以及官办商号通过“收购卖不出去的货物”的权力,低价买走了竞争对手的货品,最后形成垄断,赚取了大量的利差。
  
  “那国师认为该如何充分活跃国内市场呢?”大皇子朱高炽这时候也起了兴致,他对这个问题,以前也有过一些思考。
  
  姜星火思忖片刻,果断地答道。
  
  “产权基础、中央银行、商业钱庄、公司制。”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三寸人间 大神你人设崩了 恐怖复苏 我不想继承万亿家产 江辰唐楚楚 大奉打更人 剑临诸天 绝世无双萧天策 永恒圣王 冷清欢慕容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