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丁香看书 > 开局诛十族,朱棣求我当国师 > 第一百九十章 地主、佃农、自耕农

第一百九十章 地主、佃农、自耕农

第一百九十章 地主、佃农、自耕农 (第2/2页)

事实上,正是因为眼下这个特殊的时代,特殊的人物,才会有储君之争,若是放到承平时节,立嫡立长根本没有任何争议。
  
  只是眼下朱高煦得到了朱棣基本盘——靖难勋贵集团的鼎力支持,再加上朱高炽身体不好又跟文官集团走得近被朱棣所不喜,所以才有了储君之争这回事。
  
  关于如何处理两个儿子争储的解决办法确定了下来后,朱棣的神情,也同样放松了不少。
  
  两人相对而坐,算是结束了君臣奏对,切换到了朋友闲聊的模式。
  
  “其实朕心里也清楚,之所以有今日争端,无非便是朕自己因为这种种牵扯,拿不定主意,定不下储君。”
  
  “可是大师,你应该明白朕的苦衷.”
  
  朱棣的神情,满是无奈。
  
  唯有此时,朱棣才不像一个铁血帝王,而是一个操心儿子的老父亲。
  
  “老二虽然性格莽撞暴躁,但是在靖难之役期间,确实立下过汗马功劳,尤其是藁城、夹河两场鏖兵,若不是老二奋不顾身激励士气,我军重骑明明精疲力竭到汗透重甲,仍然随其冲阵不休,恐怕朕早就战败了。”
  
  朱棣顿了顿道:“当然,老二最大缺点便是不通政务,次一点的缺点便是鲜少听得进去人劝,从小便是混世魔王一般.姜星火能管住他,真是所谓一物降一物,连朕都想不到。”
  
  “时也命也。”
  
  道衍停下手中的佛珠,意有所指地说道。
  
  “这未尝不是二皇子的造化。”
  
  “至于老大。”朱棣摇了摇头,“朕既觉得亏欠他,明白他的那份谨慎和辛劳,可同样又不喜他与文官走的太近,不喜也倒罢了,最令朕担心的.则是老大的身体啊!”
  
  “朕怕立老大为储君,到时候,便发生朕的大哥那般的事情,朕可就真的要走上太祖高皇帝的老路了。”
  
  朱棣所言,字字皆是真心实意,这是帝王难得的真情流露,道衍一时也有些动容。
  
  道衍轻叹一声:“陛下是觉得,这一切跟洪武旧事都太像了,甚至像到未来如果陛下立大皇子为储君,因为身体的缘故有个变故,陛下如果要为未来的太孙铺路,靖难之事就得重演。”
  
  朱棣默然片刻,最终点头。
  
  这就是朱棣的担心所在,如果朱高炽身体健康,那么其实争储是争不起来的。
  
  可朱高炽年纪轻轻便时常头晕恶心,身体虚弱无力,有的时候若是睡眠不足又焦虑,还会晕倒。
  
  这些信息,根本瞒不过朱棣。
  
  “太孙.”
  
  朱棣陷入了沉思。
  
  老大还有一个优势,那便是跟老二比,老大是有子嗣的,而且朱瞻基打小聪明伶俐,很得朱棣和徐皇后夫妇喜欢。
  
  因此,朱棣的脑海中也不是没有过,如果立老大为储君,那么就立朱瞻基为太孙的想法。
  
  这便是同样走的他爹朱元璋的路子,朱元璋就是在太子朱标病逝后立朱允炆为太孙,而不是从诸藩王中挑一个。
  
  但是同样,这么做的后果,朱棣比谁都清楚。
  
  那就是很容易再次引发一次靖难之役。
  
  老二本来就有资格当储君,若是又被侄子辈当了皇帝,那么老二的心态,朱棣几乎能一模一样地复述出来。
  
  因为朱棣他自己就是先例。
  
  朱棣从沉思中回过神来,看向道衍,眼神渐渐坚定。
  
  “太孙的事情,日后再说。”
  
  看着朱棣的样子,道衍也晓得闲聊该结束了,他起身告辞而去。
  
  朱棣看着道衍老和尚远去的背影,最后也只是叉着腰摇了摇头。
  
  可怜天下父母心。
  
  ——————
  
  户部值房。
  
  夏原吉刚刚打发走了,前来讨扩充编制所需经费的李至刚。
  
  李至刚狮子大开口,一要就是原本礼部一年都花不完的经费,夏原吉对此无动于衷。
  
  本来建立大明的“大使馆、领事馆”制度,其实所需主要花费,就是人员和培训,其他花费并不算多。
  
  毕竟,大明的使臣派到外面的国家去,用的地方,吃穿用度,肯定都是要当地国家无偿承担一部分的。
  
  不然难道还要大明朝廷万里迢迢送吗?
  
  而根据“三环外交”的原则,即便是要派大明的大使,也肯定是先派驻去朝鲜、日本、安南、琉球等国,这些地方通译一抓一大把,通译不需要特意花钱和培训,只需要人员就行了。
  
  加起来最多二十几号人,也就是明年礼部因为“大使馆、领事馆”制度的建立所需的花费。
  
  而李至刚直接按“三环外交”拉满,小二十个国家的满编制人员朝夏原吉要经费,夏原吉怎么可能答应?
  
  当然了,这其实很大可能也是李至刚的以进为退,无非就是昭示一下新到手的权柄,顺便提高户部的心理预期,这样明年真的要经费的时候,也就好说话了一点。
  
  见到道衍进来,夏原吉仍旧没有停下手中毛笔。
  
  若是以前,夏原吉自然要起身恭迎。
  
  不过两人点破心迹之后,既然成了同路人,想要努力建成“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大同之世,自然就少了几分客套。
  
  “夏尚书,陛下谕旨。”
  
  道衍从袖中掏出朱棣的圣旨,交给了夏元吉。
  
  夏原吉微微诧异,随后看过,更是觉得有几分棘手。
  
  “老衲有件事情需要你额外去做。”
  
  “且说。”夏原吉抬头看着道衍,“只是这件事不好做手脚的。”
  
  “不是做手脚,而是额外去调户部的卷宗,查一件事。”
  
  “什么事?”夏原吉有些疑惑。
  
  道衍从黑色袈裟的袖子中,又掏出了一份早已准备好的纸张,摊开递给了夏原吉。
  
  “老衲给你一个尺度,按这个尺度查清楚南京周围的大中小地主的数量和比例,以及地主和佃农、自耕农的比例,还有自耕农里面的富裕农民、正常农民、贫苦农民的数量和比例。”
  
  夏原吉接过了这张纸,心头却隐约有些不安,道衍为什么要这些数字和比例?
  
  按理说,如果是皇子之间的考察,只需要统计缴税和缴税的人就可以了,至于他们具体有多少财产,怎么划分,根本不重要。
  
  夏原吉看向道衍,道衍只是意味深长地笑了笑。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三寸人间 大神你人设崩了 恐怖复苏 我不想继承万亿家产 江辰唐楚楚 大奉打更人 剑临诸天 绝世无双萧天策 永恒圣王 冷清欢慕容麒